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他十分注意结合新时代实践,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精用宏,化古为今,以阐述思想,遣心寄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更丰富的智慧与经验。
为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生党员进一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即日起,js3845金沙线路党委推出“品清廉诗文 树清风正气——党纪学习教育特色栏目”,通过学习先贤巨擘话廉、劝廉、崇廉的经典诗文,弘扬清廉文化,营造见贤思齐,品廉、践廉、倡廉的浓厚氛围。
“典”亮古诗文里的廉政
欧阳修篇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时期文坛的杰出领袖、政治家、学者,还是一位“道德博闻,廉方公正”的清廉官吏。他廉洁自持,无论在地方执政,还是在京师为吏,始终坚守正道。千百年来,欧阳修“宽简为政”的民本思想和廉政为民的施政理念,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出自北宋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卷一〇五《褚遂良传》。文载: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一语,是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向唐太宗的谏言。意思是,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始”“渐”两字说明,风气的形成、危害的产生都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警醒的忧患认知和防微杜渐的行动勇气,听之任之,只会让不良风气蔓延扩散,最终导致质的变化。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懂得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时刻警醒自己,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优良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风问题无小事,小问题置之不管,也会酿成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意思是,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往往被他们所沉迷的事物困扰。
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通过对后唐庄宗励精图治得天下、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由人事决定的道理。历史和现实中诸多实例反复说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职务升迁而自然提高,一旦思想放松警惕,或者贪恋权势地位、或者沉迷声色犬马,歪风邪气和腐败行为就容易趁虚而入。
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性修养新要求,以清白廉洁的政治品格捍卫党性,带头立德修身,学廉思廉践廉,自觉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堤坝,确保自身思想品德不变质、言行举止不失范。
文章版权归js3845金沙线路所属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