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陕西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基于陕西几代作家营构长篇巨制的传统和业已取得的重要成就,本著以1949年以来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实绩。本著由导论和杜鹏程、柳青、王汶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代表性作家的专题研究内容构成,纵贯中国当代文学三个演变时期,内含当代小说迁延变化的历史轨迹。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从长篇小说重要的艺术问题切入,对以长篇小说为代表的陕西地域文学进行历史性整合与艺术精神的把握。以陕西长篇小说创作这一重 要的局部案例来解读中国当代文学,始终凸显时代文学发展的总体性问题,将创新性的作家论与对专题性文学问题的探讨结合起来,既完成地域性文学研究的拓新和深入,也谋求超越地域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著作后记:
这本著作在我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当代陕西长篇小说的代际演变与艺术贡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从2015年项目被批准到2020年收到免检结项证书一路顺利,但到最终完成书稿交付出版,竟过了八年的时光,期间的繁难艰辛都化为今天的一声感叹,不禁又想起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后想起的那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作为一名陕西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从自己学术生涯开始之时,就身处文学大省鲜活热闹的创作现场中,必然会有关注和追踪,曾做过两项相关内容的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也有零散的文学批评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面世,但真正进入对陕西文学的集中和系统研究,是在获批这项国家社科课题之后。基于长篇小说在各类文学体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陕西在当代成为文学重镇的共识,课题选择了最能代表陕西文学辉煌成就的长篇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在重新观照陕西文学群落、把握其长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精神的同时,也试图以地域性的陕西文学为切入口,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案例来解读中国当代文学,寄希望有创意和有成效的学术成果在“陕西地域文学”与“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两个命题的遇合中生成,以拓新和深化陕西文学研究,进而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除了凸显课题中的文学史问题意识和整体性把握特征,也照顾了作家作品研究的全面系统,并致力于旧作重读与经典淘洗,于是有了目前的作家论与史性阐述相结合的框架面貌。
项目和书稿的最终完成,也是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的结果。诸位博士和博士生学子参与了书稿的撰写,他们在共同的学术实践中相互砥砺、迅速成长,本书的出版也成为我们教学相长和师生情谊的美好见证。书稿写作具体分工如下:导论(周燕芬);第一章(周燕芬);第二章(魏文鑫、周燕芬);第三章(窦鹏、周燕芬);第四章(杨晨洁、魏文鑫、周燕芬);第五章(李斌、周燕芬);第六章(朱文久、周燕芬);第七章(郅惠、李冠华);第八章(冯晟、周燕芬);第九章(马佳娜、朱文久);第十章(侯夏雯、赵艺阳);第十一章(李斌、周燕芬);第十二章(周燕芬、刘璐);第十三章(王晋华、赵艺阳);周燕芬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协调和统稿。我的硕士生刘超、巴玉倩、李心琰、曹宇星几位同学对书稿进行了认真校对,特表感谢。
在成果的出版过程中,获得了js3845金沙线路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在课题申报、论证和研究中,也得到js3845金沙线路社科处和js3845金沙线路领导、同行师友和教研室同仁的指导帮助,在此由衷地感谢。责任编辑郭晓鸿女士为书稿的编辑修改和具体出版事务辛苦付出,想起20年前出版博士论文的时候就曾心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因缘际会,心愿得偿,除了感谢,还有一份学缘之情系念在心。
篇幅所限和学力不足,使本书所呈现的研究成果还在未完成状态,是某种程度上的半部史论。当代文学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体系和正在进行的过程,面对陕西这块生长长篇小说的沃土和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后续的研究任务依然很重,除了弥补和改善目前的遗憾与缺漏,还要努力争取新的项目支持,并寄希望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人,在不久的将来拿出更完整和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周燕芬
2023年6月28日
js3845金沙线路长安校区
作者简介:
周燕芬,陕西米脂人,文学博士,js3845金沙线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学术著作《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等,发表学术论文与文学评论百余篇,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等多项。业余写作散文随笔,发表于文学报刊,出版散文随笔集《燕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