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845金沙线路
学术交流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为金沙官网师生作学术讲座
2022-11-04    浏览次数:

         202211319:30,为庆祝js3845金沙线路120周年校庆,js3845金沙线路举办了侯外庐学术讲座系列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js3845金沙线路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春青,作了题为《在汉学与宋学之间——谈谈经学阐释学的目标与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js3845金沙线路院长谷鹏飞教授主持,张文利、陈晓辉、陈然兴、杨新平、胡小燕、李立、陈海、高翔、关峰、邱晓、何明霞、吕仕伟、刘睿等老师以及文艺学、美学等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们听取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谷鹏飞教授为师生介绍了李春青教授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他的到来表示了由衷的感谢。随后,李春青教授了精彩而又深刻的学术分享。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李春青教授对“阐释的目标”与“阐释的目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阐释的目的”是在整个阐释过程之外,是阐释者预设的某种功用,而“阐释的目标”是在阐释过程的终点,是阐释行为的直接产物。经学阐释的目标——“大义”或“经义”是社会需求、阐释者意愿与经学文本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因而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其次,李春青教授阐明了“汉学”与“宋学”之说的来源、发展与内涵、各自的优长等问题,并点明了所谓“汉学”“宋学”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阐释学思想与实践。两汉经学着眼于国家政治,而宋明理学着眼于人格的自我提升,但清儒将汉学阐释为章句训诂之学,即两汉经学之末流而已;将宋学阐释为无关于事功的心性之学,对于宋儒那种“浑然与物同体”的高远境界也毫无会心,并且在经书的阐释过程中,逐渐演化出“尊德性”和“道问学”两种途径。最后,李春青教授指出了汉学与宋学进行融合的现象——乾嘉学人中,以戴震与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派试图调和汉、宋,各取其长,成为清代儒学阐释学中最具价值的一派。章学诚指出,阐释行为并不是对文本“原义”的寻觅,而应是一种建构,是一种“视域融合”,因此他对于汉学、宋学两种经学阐释学主张采取兼容态度。同时,章学诚主张使用“阐”与“诠”两种阐释方法,即“追问真相”与“意义建构”。在他看来,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必然性,亦各有其合理性,二者既不可偏废,也不可相互替代,而是应该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会议的最后,谷鹏飞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对日后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出展望。李春青教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讲解使在场学生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与会师生再次对李春青教授表示感谢。